水楊酸的起源
水楊酸又稱 B柔膚酸,是一種白色結晶粉末,可從天然植物白珠樹葉、柳樹皮、甜樺樹中萃取。
西元前一世紀,朴力尼﹝Pliny﹞運用柳樹皮來治療雞眼、手腳厚繭的角化異常。
西元1829年,理羅斯﹝Leroux﹞,從柳樹皮中提煉出水楊酸。
西元1860年,生化學家已可採用化學合成的方式,大量製造水楊酸。並廣泛運用在軟化角質、過度角化異常的治療。
水楊酸的臨床運用
1.皮膚科醫師:角化型香港腳、乾癬、脂漏型皮膚炎、魚鱗癬等等角化不全的治療。皮膚醫師也利
用高濃度的水楊酸當作換膚的剝皮藥劑,濃度約3~16.2%。
2.保養品添加:肥厚角質、白頭、黑頭粉刺、面皰等等肌膚問題的治療。
保養品中添加水楊酸成分,就必須以含藥妝化妝品申請字號,使用量0.2~0.5%。
天然植物精華~白珠樹葉
白珠樹的葉子及果實可提煉出冬青油,因此又稱冬青油樹。冬青油﹝Methylsalic-ylate﹞,它具
有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、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等功效,在中醫的痠痛藥膏及噴劑運用相當普遍。
而葉子可提煉出水楊酸,運用在皮膚角化異常、粉刺面皰的問題治療。

備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