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何謂紫外線指數(UVI)
1994年,世界氣象組織制定一套紫外線指數標準。用來預測紫外線強度,對皮膚傷害程度的指標,而傷害標準則以皮膚產生紅斑(發炎)現象為標準。
1997年,台灣也依此標準加入觀測行列,並於1998年7月開始預報紫外線指數。
何謂防曬係數(SPF)(PA)
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),延長皮膚被紫外線曬傷的時間。
防曬時間 = 皮膚曬傷時間 X 防曬係數。
例如:小華在紫外線指數10的環境下,塗抹SPF25的防曬產品,則防曬傷時間為375分鐘。
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,延長皮膚曬黑的時間倍數。
PA+(2~4倍):輕度遮斷 PA++(4~8倍):中度遮斷PA+++(8倍以上):高度遮斷
由日本化妝品商業公會所制定的標準,一般日系防曬商品會在SPF標示處後或下,加強標示。
防曬的準則與注意事項
※避開陽光毒辣時段,上午10時至下午3點最好不外出。
※臉部防曬,記得別忘手、背、腿部也要防曬喔。
※洋傘+長袖衣物+太陽眼鏡,為防曬的基本配備。
※戶外活動時、運動流汗、下水後,切記隨時補充防曬產品。
※泳池、海邊、雪地、空曠的戶外,須特別加強防曬。
防曬產品的成分
防曬成分依作用不同,可分化學性防曬及物理性防曬兩種:
1.化學性防曬:經皮膚吸收後,發揮吸收紫外線的作用,避免皮膚被紫外線傷害。
例如:OMC、octocrylene、OCS、PABA、padimate-0、oxybenzone、、、
都是化學性防曬成分。
2.物理性防曬:遮覆在表皮上,發揮折射、阻擋紫外線,避免紫外線穿透皮膚。
例如:二氧化鈦、氧化鋅。
備註: